2025年8月,某国际重大地铁工程项目的争议裁决委员会作出裁决,支持中方承包商关于进口环节综合税(IGST)报销的核心主张。
这场历时近一年的争议,最终以中方承包商的胜利告终。作为本案的代理律师,兰迪见证了中国律师主导国际争议案件的力量,也见证了跨国合作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守住应有的权益。
一、案件缘起:税费争议下的沉重压力
争议发生在印度某大型国际地铁项目中。该项目由国际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合同范围涵盖了整线半高站台门系统的设计、制造、供应、安装、测试及调试。
中方承包商在招投标阶段,基于业主在投标澄清文件中的明确回复——“离岸供货的IGST计入关税,关税将按合同条件报销”,因此在美元部分未单列IGST。然而,在合同履行中,当中方承包商为进口设备缴纳了高额的IGST后,业主方突然以“总价合同、中方承包商自行承担”为由拒绝报销。
这意味着数百万美元的额外成本需要由中方承包商自行消化。面对这种突然的态度转变,中方承包商不仅遭受了巨大经济压力,更陷入了如何与对方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困境。
二、跨境维权环境的挑战
这一争议发生时,正值中印关系敏感时期。
在当地工程项目中,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偏见和倾向性的对待,处理争议的难度被放大。
此案之初,业主方多次借口合同“含税”条款,试图将问题简单定性,不愿在内部协调中承认此前的澄清承诺。
在这种环境下,中方承包商维权的难度远不止是法律问题。政治氛围、跨文化沟通障碍、对程序规则的陌生,都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的重重阻力。
然而,中方承包商依然选择相信合同、相信规则。
他们启动了项目合同中约定的争议裁决委员会(Dispute Review Board, DRB)程序,希望通过国际通行的机制寻求公正。
三、跨境律师团队的接力合作
中方承包商委托兰迪律师事务所担任代理。由黄雪杉律师主导的中国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全面梳理合同条款、投标文件和业主方澄清记录,并制定了稳健的争议解决方案。
考虑到印度的法律程序和行业实践特殊性,兰迪邀请了印度资深工程律师Ravish Singh加入团队。
事实证明,这一跨境团队的组合是本案成功的关键所在:
黄雪杉律师团队:负责整体策略设计与探讨、案件法律原则上的突破点及客户的核心沟通;
Ravish Singh律师团队:负责法律文件准备、证据链梳理、全程参与听证会,确保本地程序合规和陈述精准。
在多次听证过程中,他敏锐的判断力、深厚的法律功底和现场表达能力,让案件的重点始终清晰有力地呈现给DRB。
这次合作不仅是法律上的配合,更是一种“并肩作战”的信任关系。
无论案件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兰迪印度团队始终忠实履行律师职责,站在客户一方,帮助中国企业在异国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公正。
四、六场听证会背后的坚持
自2024年9月开始,争议裁决委员会先后举行了六次听证会。
每一次听证,都是一次观点的交锋、证据的检验:
第一阶段:提交索赔陈述、明确争议焦点;
中期:双方就进口IGST是否属于可报销范围展开激烈讨论,争论的焦点不仅在合同条款,还涉及印度税法对进项抵扣的适用问题;
后期:委员会要求双方财务专家面对面研讨,并提供各自意见。
面对多轮拉锯,团队始终坚持一个核心立场:事实清晰、澄清文件有效、合同应当得到公正执行。
五、裁决委员会的结果
2025年8月,争议裁决委员会在新德里作出裁决,明确支持中方承包商的主张。
裁决核心要点如下:
1.投标澄清文件是合同的一部分
离岸供货的IGST应按关税处理,并在提交符合合同要求的文件后予以报销。
2.业主方须参照关税报销程序支付
报销流程比照关税,确保公平。
3.避免双重受益
如未来税务部门允许进项税抵扣,中方承包商须返还相应金额。
4.不产生额外费用
报销程序中产生的延迟不额外支付利息或费用,除非合同另有规定。
这份裁决,不仅为中方承包商挽回了巨额资金(180万美元),更是对公平原则的有力维护。
六、意义与价值
1.在国际工程领域树立先例
本案明确了投标澄清的合同效力,对后续中国企业在类似国际金融机构资助项目中的争议解决提供了有力示范。
2.抵御偏见,用规则赢得尊重
在中印关系敏感的环境中,本案显示,只要尊重规则,依托程序正义,仍然能打破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局面。
3.跨境团队的力量
本案充分证明,跨境合作不是简单的“本地代理”,而是深度协同、共同推进。兰迪的中印团队在专业能力、忠诚度与高效执行力方面,都经受了最严格的检验。
七、结语:让正义跨越国界
从争议爆发的迷雾,到六次听证的激烈辩论,再到胜利的最终结果,每一步都离不开专业与信念。
这次胜诉,不仅是客户的胜利,也是所有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一次鼓励——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只有遵守规则、善用法律,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
未来,兰迪将继续与国际合作伙伴一道,推动更多跨国项目中的公平与公正。
正如本案所证明的:跨越国界,法律与信任同在。